崇拜時間

 [週六青崇 2:45 pm ][ 週六晚堂 5:00 pm ]

[主日早堂 9:40 am ]

[主日午堂11:30 am ]

牧者心聲

屬靈情感

作者: 余仕揚牧師
刊登日期: 2025-06-21

何謂「屬靈」?教會常用以描述「靈性好」、「與神關係親密」的「好」基督徒,其實這些描述都甚含糊不清,沒有具體的內容或定義,往往只憑對信仰之情感作衡量。一位十八世紀的牧者愛德華茲,他見證當時在美洲新大陸的大覺醒運動,表面是福音的復興,眾多人信主並表現出信仰的激情,他卻懷疑部份情感是出於膚淺的情緒或分化的自義,就著書論述何謂真正的《屬靈情感》,這書至今仍然是分辨真偽靈性情操的經典指標。以下是這書的重點摘要。1

愛德華茲認為,基督教信仰被組織化、制度化和傳播的方式嚴重扭曲。他相信生活具有獨特的宗教向度,其中主要由情感組成。試圖減少或扭曲這情感領域的本質現實都是錯誤。此外,個人虔誠從來都不是私隱,以至不能被公開審查或判斷其真偽。

《屬靈情感》的第一部分,愛德華茲引用彼得前書一8:「雖然你們沒有見過他,卻是愛他;如今雖看不見,你們卻因信他而有說不出來、滿有榮光的喜樂」。他認為愛是至大的情感,是所有其他情感的泉源。而情感在聖經的思想和語言中扮演中心的角色。他提醒,逼迫始終是揭示屬靈生命真實性的好測試,在逼迫裡我們開始區分「虛假」和「恩慈的情感」。愛德華茲也區分情感與激情。激情是黑暗的、失控的情緒,阻礙了「恩慈的情感」的形成。

在第二部分中,愛德華茲描述了虛假情感的跡象。他關注那些將聖靈的臨在和能力限制於有限範圍內的人。他也懷疑,單憑一些活動(如閱讀、祈禱、唱詩)或對宗教活動有強烈自信等,是否就是真正情感的跡象。然而,我們卻沒有資格判斷別人的動機,我們必須審視的是自己。

第三部分是主菜,愛德華茲詳細描述「恩慈情感的十二個跡象」:1. 唯有聖靈的臨在和能力才是對神真實情感的源頭。2. 恩慈情感的根源在於將神視為神,對神的愛源出於神自己的美善,而不是從我們對神的需要而來。3. 因此,只有當我們以神的聖潔為樂時,才會發展出恩慈的情感,神的目光就足以讓我們在祂面前融化謙卑。4. 恩慈的情感需要聖靈賦予的屬靈悟性,否則人就變得冷漠和貧乏。

5. 情感是本於福音的歷史證據,並對福音真理堅信不移。6. 正是自己感到貧乏不足和對神的深切需要,才導致我們不斷流露出恩慈的情感,愛德華茲稱之為「福音性的謙卑」,就是因神的神聖美麗和道德完全而揭示出人自身的罪惡感。7. 因轉信導致的性格改變,恩慈的情感使我們變得更像基督。8. 情感培育出耶穌的溫柔與和藹的精神。9. 恩慈情感使人「內心溫柔」,相對於不敬虔之人所特有的「心地剛硬」。

10. 這樣的生命具有氣質和美德的平衡,以及性格的一致性和持久性。基督徒越有這樣的特徵,就越渴望神在他的生命中。11. 人越覺得神在祂的聖潔裡難以觸及,就更熱切地要親近祂,就更會像祂。

12. 最後,當落實踐行美德的時候,就能看出基督徒的經驗真實性。如果沒有這一點,基督教就會淪為一種概念性的思想系統,無法維持作為真誠生活的形態現實。因此,承認對神的信仰就是過著一種受敬虔情感支配的生活,例如對神的懼怕和敬畏、對罪的悔改悲傷、對神堅定不移的愛的喜樂,以及對鄰舍的愛。


1 Based on James M. Houston, ed, Jonathan Edwards, Religious Affections: A Christian’s Character Before God (Regent College Publishing, Vancouver, 2003), xvii-xx.